skip to content
日名遊實
Kalan在淡水

Kalan

ダラダラ生きてるだけ。這裡會寫一些日常生活與雜記。


在象山拍攝的台北101夜景

在台北生活的這幾年

私、失敗しないので(我不會失敗)

這是日劇「派遣女醫」的經典台詞,只要是大門醫生的手術絕對不會失敗。不過在現實社會中當然沒有那麼理想,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都是過著平庸、苦悶、失敗的生活。

這四年來,很多時間我幾乎沒有體會到所謂的大學生活,回想起來有點不甘心跟後悔,當初如果再努力一點就好了、再多規劃一點就好了。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感覺,每次當學校邀請一些「成功人士」回來演講的時候,看到滿是標楷體的簡報,總是覺得那樣的境界離自己很遙遠,就算照著他們說的做也不代表能夠致富。

平庸才是離我最近的名詞,而且成功並不是按照講者所定義的方式去做就一定能做到,環境、經濟、機緣、運氣,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成功的經歷是很難被複製的。

我算是一個平凡到不行的人,沒有光芒萬丈的家庭和閃閃發光的頭銜,沒有人脈,經濟狀況中下,成績也是平平。如果有負面教材的話,我想我應該可以貢獻一些經驗。這次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這幾年失敗的經驗,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學到一些。

大學這幾年來,我因為幾次的疏忽還有天真,加上剛來到台北時的誘惑、實習、打工與學業的拉扯,導致我錯過蠻多事情的,也間接讓我多浪費了幾年時間把以前的荒唐慢慢補回來。

高中生活

因為進入高職後,雖然美其名是學習專業技能,但其實在做的事跟高中生一樣,幾乎都在唸書,但是知識的強度卻天差地遠。

如果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方向的話,選擇進入高職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很輕鬆應付學業,又有足夠的時間做自己想要的事。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是在高雄長大的孩子,在高中的時候三年來幾乎都在認真唸書,順利考上台北的大學,也是人生第一次踏出家門。

當時覺得雖然台北物價高,住在外面開銷又特別大,而且住宿又要多花一筆錢,不過畢竟是繁華的都市,能夠掌握的資源與接觸的人脈也比較多。

但或許是水土不服以及經濟狀況不好的關係,常常沒有吃飽飯,還蠻常生病的,當時的郵局帳戶時常處於剩下幾百塊錢,如果 ATM 剛好沒有百元鈔就提領不出來的尷尬窘境,連看醫生的錢都快拿不出來。

hanger allows no choice.

我還記得有一次寒假提早回到台北準備迎接下學期的課程,結果不小心得了重感冒,室友們也都還沒有回來,自己一個人硬拖著身子走去看完病回來的路上,幾乎餓得快要受不了,頭又非常昏,在台北也沒有親友們可以照應。

症狀比較好一點時,一個人在學餐吃著自助餐邊噴淚,好幾次問自己幹嘛這樣子找罪受。

後來狀況開始好轉,經過同學跟老師協助詢問,發現學校有對生活較為貧困的學生有補助,申請了之後可以拿到補助的餐券,所以當時我時常拿著學校給的餐券到自助餐夾菜配白飯,吃得挺飽的。

這件事讓我學到如果有任何困難,身為一位還沒出社會的窮學生,這裡絕對有足夠的資源讓你繼續把書念完。但要記得讓別人知道你需要幫助。

如果經濟真的有困難,絕對不要貪圖物質生活,放棄一些生活品質,儘管有點難受,但至少撐得過去。

再來談談這裡的環境,雖然我不知道其他大學的情況如何,但對我來說台科大有很多相當優秀的人,投身在自己有熱情的領域當中持續發光發熱,這種氣場很容易影響到周遭的人。我很幸運地在大學時遇到幾位很優秀的同學,逐漸踏入了軟體開發領域。

宿舍

享受台北的資源,勢必就有些東西要丟掉。上台北後,我丟掉的是生活的品質跟娛樂。

台科大的宿舍相當便宜,但也相當簡陋與老舊。六人房上下舖,對於非常注重隱私或是需要個人空間的人來說,是一件相當不方便的事情。

而且因為室友們都是剛體驗大學生活的人,常常會通宵打 LOL 到早上,滑鼠聲與鍵盤聲常常吵得令人無法入眠,那段時間幾乎天天失眠,然後床鋪的品質不好,室友們的睡眠時間不固定,很難好好靜下心來學習。

當然這很視室友的個性決定,所以如果經濟上許可的話,建議仍然可以從外宿開始。雖然無法體驗共同生活的感覺,像是一起吃宵夜、夜唱看起來很熱血的事。不過有時候真的不必汲汲營營於一些不必要的人際關係。(不過剛進宿舍時真的很開心就是了,室友們也都很熱心幫我解決難題跟分享宵夜給我吃XD)

當時不懂事,加上大一下開始因為打工的關係,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又無心唸書,於是大一下會計就被當掉了。

打工生活

因為身無分文、也沒有什麼值得賺錢的專長,所以我跟大部份的大學生一樣,到服務業打工。

對一個在高職長大的男生,沒有什麼生活經驗,也很少跟親戚往來,要跨出社會與人溝通實在有一層隔閡。當時被交付的第一個任務是幫客人倒水,我還記得當時緊張地手抖到不行,有好幾次都把水倒到杯子外面。

端盤子的時候也很緊張,害怕自己出糗、害怕自己做不好事情、害怕講錯話、害怕被客人罵、害怕遇到爛老闆……。

第一份打工是在 KiKi 餐廳,有許多形形色色的客人,也有許多日本、韓國客前來用餐。隨著經驗累積,開始懂得和客人推銷、跟客人上菜、安撫客人等待時的焦躁…,也在餐飲業裡頭看到很多平時不會注意的小細節,包括座位的安排、碗筷的擺設、上菜的速度、與客人推銷的話術、喊歡迎光臨等等。

第一次被客人道謝、被客人誇獎,心裡挺澎湃的。畢竟知道自己能夠幫助人,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看著那一群同事們為了生活在努力打拚,一起天南地北地聊著也蠻開心的。

第二份打工是漢堡王,扣除做漢堡鏟薯條端盤子倒茶水,其實學到的東西也算挺多的。但我確定這絕對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完全沒有耐心跟奧客溝通,如果有客人丟錢在櫃台上我也可能當場爆氣,所以其實我很佩服那些能夠勝任服務生的人。

打工生活兩年多,我開始收起以前那種傲慢跟緊張,懂得尊重每一個人的工作和職位,不再用有色眼光看他們,還能夠讓我有正常與人群互動的機會,不然整天寫程式,都快不知道怎麼和人溝通了…。

不過我蠻後悔選擇漢堡王的,那段時間員工餐幾乎都是吃漢堡薯條跟可樂,持續累積下來真的會讓身體越來越差。我還記得有一年的跨年,我在漢堡王裡頭用炸薯條的倒數鈕做跨年倒數,想起來還真是悲慘。

這一段時間內我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分配好自己的時間跟規律運動,因為打工時間大部分是在下午~晚上,所以回來之後就直接睡覺,根本沒辦法好好念書,又因為這樣的惡循環導致假日早上精神不濟,很容易就想偷懶不念書。再加上不運動,不太容易應付這樣的生活。

圖書館生活

大二下開始,生活逐漸穩定,習慣打工和學業並行的生活後,也試著在課餘時間中去探索自己喜歡的事。

不過畢竟沒有什麼錢,所以想要探索的話最好的去處就是圖書館了。

為了減少生活上的開銷,在那段時間我幾乎拒絕所有社交活動,手機也因為電話費太久沒繳而被停話。

大二的暑假與寒假,我開始在圖書館找自己喜歡的小說跟程式相關的書來看,寫程式寫累了,就寫寫部落格或是繼續看小說。那幾個月基本上都是在自修室跟圖書館度過的。

這段期間我最後悔的事沒有看清楚關於學分的相關規定,以為什麼課都可以當作通識學分,跑去修了日文課之後才發現通識學分認列標準跟我想像的不一樣,導致我錯過大學修學分最輕鬆的時期。

如同剛才講的,沒錢付電話費,所以手機跟網路都被切掉了,導致有時同學找不到我,感覺好像人間蒸發一樣,自然而然也沒什麼人要跟我往來。

說到這裡我也想特別提一下台科大的通識學分制度。

有趣、營養的通識學分相當搶手,所以時常搶不到,而如果要搶到,就得等到大三、大四等專心培養專業時才能修,而且要 38 學分,而剩下不怎麼起眼的通識課,不是跟必修衝堂,就是真的無聊透頂,尤其是當時花大量的時間在打工上才能維持生活,所以不太敢選需要分組報告的通識課。

自學

筆電相當爛,記憶體只有 2G,CPU 跑不動,開任何一種 IDE 都會卡到不行,因此我選擇了最輕量的 Web development 當作入門,除了輕便之外也容易跨平台執行(只要有瀏覽器就可以了),純文字編輯也可以直接使用 Sublime 來撰寫程式碼。

就這樣利用打工空檔買了一些線上課程跟教材,一步步把他們看完。

這一段時間我最後悔的事是因為打工的時間太多,沒有顧好學業,其實好好分配一下,要應付學業還是綽綽有餘的,也讓我重新思考學業的重要性。當時最重的科目有演算法跟資料結構,我都還不了解這兩個科目的重要性,所以幾乎都是低空飛過,直到現在才好好惡補。

不過雖然自學很方便,也不乏透過自學而達到一定專業程度的人,但多數人都是在中途才發現原來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只是剛好在流行的風口上,跟風學了一下,才浪費了不少青春在自己根本沒興趣的地方。

頂樓加蓋

大三開始,我與另外一位同學住在一個頂樓加蓋的公寓裡。每次只要下雨,雨聲敲到鐵皮上就會轟轟作響,那個聲音讓我在好幾個下雨的夜晚都無法入眠。

每次下雨就會漏水,就算僥倖沒有漏出來,還是會感覺到牆壁濕濕的。有一次颱風來襲,漏水嚴重到整個地板都有積水,我有好幾本書跟筆記本都泡在裡頭一夜,後來還花了好久的時間把他們晾乾,好多字跡都斑駁了,簡直欲哭無淚。然後修漏水的工人們又不時跑進來我房間補牆壁,補完後又漏了幾次水,來來回回好幾次才終於比較好一些。

夏天的中午簡直就像烤箱一樣,因為我選擇最便宜的房間,房間沒有冷氣,只有一個吵死人的排風扇跟一台馬力不大的電風扇。

img

回想起來那真是悲情的一段日子,到底怎麼在那種環境下生活的。

沒有機車的我住在偏遠的頂溪,懶得社交之外,每天忙著打工焦頭爛額,住在那麼破爛的地方,還把自己的學業搞得一塌糊塗,看起來還蠻失敗的。

因為是頂樓加蓋的關係,熱水器是用桶裝瓦斯。夏天勉強還算過得去,但冬天洗到一半沒有熱水的感覺真的很痛苦。

如果有重新選擇的機會,我想至少先選擇幾件自己想要把握的事,事先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真正做起來的時候心理才有譜,不然像當時的我一樣把每件事都搞得亂七八糟就不好了。

另外後來也認清一件事,懂得管理自己學業以及生活,這兩者一點衝突都沒有。更別把學業一落千丈這件事怪罪到打工很忙上,真心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一定找得到時間去做。如果找不到時間,也只能說明自己不是那麼在乎學業而已。

宿營

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接了總召。

當時的疲倦感很大,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在忙,根本沒有什麼力氣專注在這個活動上。

所以很像一盤散沙,完全沒有聚在一起為了某件事努力的感覺。而且每次場勘都要跑到大坪林一趟,對當時忙著打工賺錢的我來說實在時非常吃不消,光是來回的車錢就是我一天的餐費了。

在執行的過程中倒是認識了許多以前不熟或很少相處的同學。有一位同學擔任副召,因為他本身是商科出身,又很喜歡跟人交流,所以當時跟廠商的關係處得不錯,也凹到不少優惠,幫了我很大的忙,很多原本談不攏的事,都是在他的溝通下得以完成的。

我們也因此成為莫逆之交,我很高興能夠認識這樣的人。他現在正在經營民宿,是個相當有商業頭腦的人。我們曾經在半夜聊了許多對於活動的想像,雖然當時的生活真的忙得不像話,不過那段日子還挺令人懷念的。

我太小看生活的現實與殘酷,如果不打工就活不下去的話,你也只能硬著頭皮去打工,但打工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別人在玩的時候你在打工;別人在看書的時候你也在打工,一來一往的差距,帶來的效應是非常驚人的。

管院營

因為朋友的邀約而接下管院營,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管院營,你只要把它想成某種宿營活動就好了。

因為實習就快要開始,自己打工也還在持續,空閑時間只想好好休息或是寫程式,但卻要幫忙處理宿營的東西,又因為時間太少跟團員們交流,所以幾乎快到了活動期間才把事情處理好。

雖然當天玩得還蠻開心的,不過很累也沒有在一起合作到的感覺(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打工)。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真的在這種場合遇到合適人脈以及資源,但大部分都是活動過後就散了,如果沒有錢跟餘力的話,真的不必強求自己參加這種活動,人生也不會因為這種事而有太大的改變,對我這種社交恐懼的人來說反而是時間、金錢還有精神的虛耗。

大學學分

大一與大二為了應付打工,所以沒有在大學最悠閒的期間把通識修完,導致我大三、大四甚至暑假花了不少時間把通識補足,如果生活有餘裕的同學們,記得在大學最輕鬆的生活裡把通識學分趕快修完。

大二的時候雖然學分都有過,不過統計對當時的我來說實在太難了,所以統計又被當掉,花了 1/4 暑假的時間把它補回來。

現在才逐漸理解到統計帶來的好處是什麼,蠻後悔沒有好好學習這麼重要的科目。大三的時候更慘,因為沒有分配好時間,第一次體會到二一的感覺。

大四的暑假為了補足通識學分,跑去夏季學院修了幾門課,其實夏季學院的課還蠻不錯的,蠻多人不知道有這個管道可以修通識課,推薦給大家。

老實說每次聽到同學跟自己比較誰修的學分多,覺得蠻不以為然的,尤其是一邊修學分一邊抱怨自己忙著趕報告沒時間做其他事。說真的如果是自己喜歡的科目就算了,但大多數人是修了一堆不明所以的通識課,修完之後就忘記自己學了什麼,或是修了一堆上下交相賊的營養學分。

就算修了再多的通識課,如果沒有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的話,無腦把課表填滿是件看起來很酷很認真,但其實只是另外一種變相的逃避而已。自己真正有熱情的事都不清楚,為什麼會期望在塞得滿滿的課表中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呢?

長大後誰不是離家出走

前面有提到因為我學分計算規則搞錯加上實習學分的關係,導致我大四還沒有辦法畢業。為了彌補之前犯下的種種過錯,由於學分不足無法畢業所以雖然卡著兵役,還是開始工作了,幸好當時有公司願意接受這樣的條件。

一邊上課補學分一邊工作除了很累之外,如果不是自己喜歡的課,又會有種大石頭卡住的感覺。這個時期我就是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階段。

專業科目

有一些我覺得很重要的科目當時沒有學好:

1. 資料結構

資料結構的重要性在剛開始並無法體現,至少在教授教課時無法感受到。不過他卻是奠定之後開發基礎的重要工具,在開始工作後,有許多問題都是能夠事先靠著現有的資料結構做修改就能夠直接解決的。

2. 演算法

當時因為正在實習,逐漸開始了解到演算法的重要性,不過因為常常偷懶沒有複習,導致當時有很多東西都沒有學得很完整,像是:

  • 各種排序演算法的優缺點,以及適當的使用時機
  • 如何計算 bigO
  • dynamic programming
  • 各種最短路徑的演算法
  • 最小生成樹

雖然現在正在努力彌補當中,但跟之前相較起來的時間成本是完全不一樣的。

3. 線性代數

這是一科開始學機器學習後才發現原來這玩意那麼重要的科目。當時覺得矩陣雖然很好玩,不過一直不知道他實際用途在哪裡,所以一直學得興致缺缺。

不過這玩意很少有教授能夠講得很具體的,因為矩陣本來就是個抽象的概念,會根據不同使用情境而有不同意義,例如它可以是個向量、可以是資料的特徵、可以代表一張圖片。

但是幾乎有許多實際應用,甚至在機器學習裡頭都有它的身影。例如降維常常使用的 PCA、線性迴歸、邊緣檢測等,都有線性代數的身影。

實習生涯

我第一份實習是從 Sudo 開始。進入這家公司的體驗相當特別,是從大二升大三的暑假開始,是 Karl Lin 推薦我進去的。

不過不知道當時為什麼 Sudo 會看見我,我還特地發了一篇文紀念當時面試的情景。也遇到後來帶我的 Denny 與其他同事們(說真的,一家公司能不能讓你成長真的很吃運氣)

就這樣開啟了我第一份實習生涯。

這裡的實習給我許多五味雜陳的感觸。剛開始進去時從 tutplus 的 javascript, jQuery 開始,整天看 toturial,所以意外地學到很多蠻紮實的知識。後來開始看 Ruby On Rails 聖經學相關的後端開發,碰 React(還記得那時還有 setProps),也學習蠻多做 web application 相關的知識。

兩個月暑假過得飛快,在繁忙的實習生涯中度過。

那時我最後悔的就是為了實習,幾乎把學業放空一大半。首先是實習抵專題,因為自己糊塗忘記處理,導致最後已經過了申請日,導致後面的延畢。再來是大三幾乎是課程最重的一段時期,許多作業跟考試我都因為實習與打工的關係沒有好好準備,最後當然就是成績一落千丈,甚至還拿了人生中第一次二一。

那一次的失敗著實嚇倒我了,雖然知道自己這學期的確沒有顧好學業,但不知道竟然糟糕到這種地步,可以堪稱是我大學生涯中最精彩(也最失敗)的一年。

這段時間沒有多餘的時間和金錢,一直以來都沒有好好體驗生活,導致在台北住了四年,卻不知道公館有什麼好吃的或是咖啡廳。 每次有好朋友問起台北或公館附近有什麼不錯的咖啡廳,都只能尷尬地回答:「我不太清楚耶」搪塞過去。

自己想要做什麼

雖然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在大學剛開始的時候也曾經規劃了一連串想要做的事,對台北生活簡直充滿了無限美好的想像,不過很多時候都真的只是幻想而已。像我曾經寫下要去竹子湖採海芋、聽 livehouse、研究附近的咖啡廳……等的 todo list。到台北才發現,每一件想完成的事都要花錢,而且可能要花上不少(對當時的我來說)

台北物價貴,房租也貴得誇張,在南部 4000 元能夠租到一個不錯的雅房,在台北可能是老公寓 + 頂樓加蓋。如果生活的殘酷就是如此的時候,也只好咬著牙忍受。

一些心得與總結

有蠻多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時機跟環境不對。

什麼是時機不對呢?舉例來說我在小時候常常痛恨自己出生在一個家境不是很好的家庭,沒有足夠的資源和人脈,更別說三餐溫飽。

後來逐漸懂事之後,看著爸媽們整天為了賺錢到處奔波,覺得雖然沒有天生 buff,但至少有個愛自己的家人們。

長大後觀念也逐漸成熟了,體會過吃不飽的感覺更讓我珍惜每份食物;貧窮的滋味讓我養成儲蓄跟控管收支的習慣。

很多人會說,你會失敗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你不夠認份。

但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窮跟懶,再加上不願意思考(沒有多餘的時間思考),而這種習慣是會深深烙印在性格裡頭,很難從根改變的,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寒門再難出貴子。(推薦閱讀:一盤之間的貧富差距

當然另外一種情況是雖然家庭有足夠的資源讓自己有更好的立足點,卻因為台灣教育的荼毒,導致雖然考上不錯的大學,但是四年來都照著學校的課程走,也努力唸書準備考試了,出社會後卻做著相當不起眼的工作,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然後抱怨整個社會虧欠你。這個就另當別論了。

這幾年過完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實在廢到笑,希望我也能像大門未知子那樣,有天也能夠驕傲地說出:

私、失敗しないので(我不會失敗)